南島飲食展 5千年碗公亮相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南島食代特展」展出有五千年歷史的史前大碗公。(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台灣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也是專家學者公認的發源地,以八里區觀音山麓「大坌坑考古遺址」命名的「大坌坑文化」更被視為南島語族的祖先型文化。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南島食代|古代南島飲食文化特展」即日起至九月廿五日展出,首度展出具有五千年歷史,北台灣少見的大坌坑文化「碗公」,讓民眾透過史前「食器」認識南島先民的生活智慧。

十三行博物館館長柏麗梅表示,距今五千多年前有批外來移民跨越海峽從淡水河口登陸,帶來農耕知識與精湛的製陶技術,這群被稱為「大坌坑文化人」的先民,徹底改變了台灣島上的文化面貌。這次特展展出的「碗公」就是出土於淡水區水碓尾考古遺址的大坌坑文化陶缽,口緣上頭有細緻的刻劃紋,主體部分布滿粗繩紋,呈現質樸的美感,顯示在新石器時早期,人們在滿足「吃得飽」的需求之外,還有閒情逸致製作展現獨特的生活美學。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南島食代特展」展出多元的南島語族的漁獵工具。(記者吳瀛洲攝)

除了吃飯用的「食器」,南島食代特展也展出多件取得食材必須用到的「石器」,不但有農耕用的石鋤與石斧、打獵用的石簇及捕魚用的槍頭,最特別的是有一件出土於軍功寮考古遺址的「巴圖」型石器。

柏麗梅表示,「巴圖」在太平洋許多地區都被廣泛使用,一般呈扁平的長條形,一端為圓弧形刃部,另一端為柄;除作為農耕用具,也是毛利人的禦敵武器,更被當作是家族的傳世之寶,具有神聖的宗教意涵。

十三行表示,從考古出土遺物高度的相似性可以看出,台灣原住民族與東南亞、大洋洲的南島語族朋友,在千百年前都是一家人;歡迎大眾到館來看特展,細細發掘彼此連結線索。

即時

GenAI論壇 興大發表國際首創農業專用生成式AI...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ChatGPT...

台中稽查鐵板燒、排餐餐廳 一業者未保險依法裁罰3萬...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食安處「...

人美心也美!女童偷溜出門 暖心女警助返家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土...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