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攝影/琹川
蔚藍的風沿著蘭陽金黃的稻浪
一路溯回墾荒歲月的樹頭根系
1731年漳州石榴鎮吳家傳出了娃啼
務農學醫的靜好時光卻留不住遠眺的心
已過不惑之年的他毅然攜眷渡台
轉轉落腳三貂嶺墾地種植輸有運無
胸襟如海慷慨廣納漳泉依投的移民
米一斗斧一柄胼手胝足同舟共濟
砂地不利農耕他望向後山的蛤仔難(噶瑪蘭)
那一片肥沃荒蕪的平原才是真正夢土啊
1787年他率眾進入蠻荒的蘭陽開墾造田
不斷擴大的耕地終令番族心生憂懼
時起械鬥中失去了至親手足
他憑著智勇示誠番族抵禦海盜侵入
他以德報怨救治番人天花疫疾
番漢終得前嫌盡棄視他為神人
從三貂嶺烏石港頭圍二圍三圍……
黃昏的他不惜投下資金只為實踐夢想
一片片阡陌良田成形一座座村莊築起
他無私地與開墾弟兄們共享成果
1798年他長眠於墾荒的起點
子承父業設詩田建學仔與第培育幼苗
二百多年後我蹀躞於他的故居
看一棵樹的族譜繁茂地開枝散葉
註;吳沙故居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開蘭路,為三合院之建築,正廳內供奉吳沙畫像,屋內除了最初原始土磚牆、還有早期文物及藝文等展覽,門口兩旁並有對聯「真成拓土無雙士,正是開蘭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