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民進黨市長候選人蔡適應和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彥寧律師,前晚邀民主進步黨發言人謝佩芬、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秘書長李欣、特助蔡欣羽,台灣民主進步青年協會黃冠運,輔大聖心高級中學二年級趙柏愷等多位青年,到東岸商場前公車循環站宣講,向市民闡述十八歲公民權的複決,對台灣政治及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蔡適應表示,立法院在二00二年第一次提出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等二十年終於在他擔任黨團幹部時,修憲通過進入公民複決階段,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期盼國人一起投下同意票,讓公民權的選舉權利在十八歲落實。
青民協和民進青兩個青年團體,找來許多青年在街頭,向市民宣講,蔡適應說,當初在修憲前,他和立院同仁受到在野黨的強力杯葛,所幸民進黨團克服了眾多問題。
蔡適應認為,公民權降低到十八歲,較符合目前國情及世界潮流,台灣的憲法所賦予公民權是二十歲,但在刑法、民法、和兵役上都以十八歲來規定成年,也就是要完全對自己負責,所以在權利和義務上,十八歲較符合臺灣的國情和世界的潮流。
發言人謝佩芬表示,十八歲公民權是世界的潮流,台灣應要和世界接軌,參考歐美先進國家,十八歲即為公民,早已施行多年,甚至連鄰近的日本、韓國都已經下修。目前聯合國一九三個成員國,已有一八二個會員國實施十八歲公民權,台灣身為亞洲民主國家的一員,應該儘速跟上,與世界接軌。她也期盼年底選舉,蔡適應市長一票、十八歲公民權一票,讓公民複決能夠通過。
青民協理事長張育萌提到,今年三月在立法院,各黨派好不容易達成共識,通過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案,他和許多青年朋友走遍全台,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投下同意票,跨過艱難的九六五萬同意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