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九日舉辦「幸福好食 新北當令低碳吉食曆」發表會,邀請野柳國小學生演奏烏克麗麗,透過有趣簡單蔬果歌曲讓現場來賓認識當令季節食材。教育局長張明文與學生代表攜手啟動二十四節氣轉盤,象徵正式發表完整在地節令農漁產食曆,可作為教師食農教育的學習手札,提升學生對在地農產品正確認知與概念,用實際行動力落實永續食農教育。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去年率先公布「食農教育中程計畫」,實施目標之一為推廣當季在地食材。而吉食曆中也鏈結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二十四節氣、海鮮選擇指南和農漁認證商標等,讓教師和家長都能把食農教育落實在日常生活的學習和行動實踐上,培養學生飲食知能。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及魚類研究權威,同時指導吉食曆編撰的邵廣昭教授表示,學習手札特別設計海鮮選擇指南,大家一起來努力推動食魚教育,認識海鮮和海洋的生態和危機,並遵照海鮮的選擇指南,學會買對魚、吃對魚,確保漁業資源永續。
臺北市立大學地生系環研所退休教授,也是吉食曆編撰的指導顧問陳建志提到,食農教育可視為環境教育議題,例如利用營養午餐時間,協調營養午餐之菜單連結課程,並連結在地的特色產業,例如文山包種茶、三芝筊白筍和八里柚子等,共創社區永續發展。
擔任總編輯的野柳國小校長張錦霞表示,這次續編新北吉食曆,除了讓大家認識在地當季的各種鮮蔬和漁產,也希望透過簡單的食譜推動家庭幸福好食。野柳國小六年級闕子鈞表示,家裡是開餐廳的,爸爸媽媽非常支持食魚紅綠燈,在餐廳也有貼海報讓客人點餐時可選擇綠色海鮮。另一位二年級學生賴喬尹說,自己會提醒媽媽要買綠色海鮮,也要多吃在地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