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去年南部地區降雨量創近三十年新低,高雄水情目前為提醒綠燈,市府三月一日起與中央同步成立旱災應變中心。水利局表示,將再鑿五十口抗旱水井,預計四月底前供水。
根據南區水資源局官網統計,作為高雄民生用水主要水源的高屏溪攔河堰,截至二十八日下午五時川流量已降至約每秒川流七點四立方公尺的水,比月初的九點二更低。
水利局指出,正與南水局合作,在高屏溪沿岸再增鑿五十口抗旱水井,預計四月底前完成供水,可再日增十三點二萬噸水源。
水利局表示,因應乾旱,今年新鑿十一口抗旱水井,已有九口接入供水系統,全部完成候可日增四點七萬噸水源。加上前年已鑿六十二口抗旱水井,和高屏溪沿岸八處伏流水、高屏堰下游地面水及中油大寮水源站等,高雄每天約有七十萬至八十萬噸以上備援水源。
針對產業用水需求,鳳山和臨海水資源中心現在每天可提供七點八萬噸再生水,枯旱期每天可再增一點三萬噸再生水,增加自來水調度量能。
目前澄清湖水庫蓄水率已由約百分之六十三提升至八十九,鳳山水庫預計三月中旬前蓄增八十萬噸水源,透過地面水、伏流水、地下水及湖庫水等水源聯合調度,將可維持枯水期的穩定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