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葡萄為我國重要經濟果樹,但枝條清園與清運不易,隨意棄置或焚燒時有所聞,衍生環境問題。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針對葡萄修剪枝條研發現地處理技術,可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百分之零點三及葡萄單果重量百分之十五,創造循環再利用的價值。
場長李紅曦表示,彰化縣栽培葡萄面積一千二百多公頃,為全國最重要產地,惟葡萄每年修剪產生大量的枝條剩餘物質,過往棄置或焚燒之處理,造成環境汙染。該場為提升葡萄修剪枝條循環利用價值並進而達到增匯目的,經整合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護及微生物資材等專家,針對擬直接進行處理而不移出果園的修剪枝條,以碎枝機粉碎後,並進而再噴灑該場開發之木黴菌微生物製劑。
李紅曦說,試驗結果顯示,除可加速葡萄枝條分解速度百分之三十一點七,協助解決修剪後枝條處理問題,尚能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百分之零點三,亦能提高土壤中氮、磷、鉀、鈣及鎂等植物生長必須元素,且可提高葡萄果實單串重量百分之十五,還肥於田,達到農業資源循環目的。
助理研究員許晴情說,部分農友擔心現地處理之枝條若殘留病原菌,可能影響後續管理,為解決農友疑慮,該場透過田區監測結果顯示,枝條現地處理與清園處理田區發生葡萄晚腐病之情形並無顯著差異,病害控制關鍵在於套袋前用藥管理及設施輔助,該場亦針對晚腐病防治,完成相關田間管理操作模式,可有效降低危害,提升葡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