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今年三月公告全市開放七十六處騎樓停放機車,市區多數商家以店面前卸貨或是有礙行人通行持反對,被指友愛行人變調成「有礙」;市府交通處目前朝公告開放路段騎樓連接行人穿越道(斑馬線)處、騎樓轉角等地面加貼人行的綠線、綠腳ㄚ專區,以及禁止車輛停放紅線標示等,至九月十八日止全市七區一0六處貼地貼,強化行人同行權,但基隆氣候潮濕,加上踩踏容易髒汙脫落,市府將加強巡視汰換,等市民熟悉取得共識後就會採永久材質。
基隆市政府今年三月公告,全市開放七十六處騎樓停放機車,並滾動式檢討,同時,規定騎樓開放停放機車,應以一列為限,並須保持一點三公尺以上人行空間;停車方向應垂直於道路,車身前緣(或後緣)應與建築線切齊。

不過,政策一出,民眾反應正反兩極,特別是市區仁愛區商家,認為基隆道路狹窄,會影響卸貨及客人進出動線,多半持反對意見,由於騎樓屬於私人產權,因此,市府尊重市民意願。
市民主張,「行人友善應該先友善行人才對」,市府針對這七十六條路段周邊,有關騎樓友善行人通行標示,持續在各區各路段現場會勘,張貼行人通行空間標示。主要張貼的位置包含騎樓轉角、騎樓連接行人穿越道(斑馬線)處所。另張貼樣式包含通行的綠線、綠腳ㄚ以及禁止車輛停放的紅線等標示,市府交通處停管科長張以正表示,迄九月十八日為止,全市七區共有一0六處完成地貼,市政府對面的永豐銀行騎樓前連接行人穿越道、信一路麗榮皇冠大樓前以及部立基隆醫院對面結合AI影像辨識聲光警示器下方地面都有。

張以正說,開放騎樓停放機車,的確受到不少阻力,但是,市府友善行人用綠腳ㄚ等地貼,對建築物大多老舊,腹地又狹小的基隆,突顯行人通行權益,卻受到多數肯定。
張以正強調,騎樓是私人產權,所以,市府地面綠腳ㄚ初採地貼方式,雖然受潮或是長時間踩蹋會脫落或掉漆,但市府也請區公所辛苦加強巡路,隨時發現就重貼,讓民眾都熟悉了,才會改用永久材質;當然,產權私有,店家若是堅持不願意,市府也會撕掉,重新滾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