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娟基金會:維護兒童交通安全,家長要有正確觀念

靖娟基金會與交通部共拍短片,兒童搭乘機車或騎腳踏車,一定要戴安全帽。(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14日指出,臨床上非常多的兒童意外,都是可以預防的,呼籲家長們學習正確照顧兒童的方法。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2歲以前的幼兒一定要使用後向安全椅,在車禍中可有效降低73%的頸部撞擊力,降低幼兒傷亡。

林月琴表示,近年生育率日益下跌,少子化時代下,家長過度保護反而不利其學習與自保。靖娟服務歷程中發現,育有6歲以下子女的父母中,有1/4的家長自覺育兒照顧知識不足,也不知從何獲取正確知識,靖娟基金會與交通部合作拍攝「兒童交通安全多重宇宙」影片,讓每個家庭都能學習如何避免危險的方法。

交通部路政司長黃運貴與教育部終身司長李毓娟指出,兩部共同支持交通安全教育,更呼籲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幼陪養兒童交通安全觀念與常識,讓交通安全從家庭做起,形成保護自己和同理其他用路人的交通氛圍。影片以家長視角起始,同理父母的感受出發,對照幼兒事故發生樣態,在不同交通型態中,給家長安全重點。

彭純芝表示,19項可高度預防的兒童意外,其中有5項與交通有關。6歲以下兒童行走在道路發生的交通事故中,40%為衝出或跳出馬路而發生,因此影片中揭示穿越馬路時親子互動的提醒,讓家長了解在馬路對向呼喊孩子的風險!

交通部表示,兒童交通事故近八成發生於乘車時,因此針對乘車安全配備的說明,與未使用和錯誤使用的後果加以說明,讓家長從理解風險的角度切入提醒家長需要注意的交通安全重點,系列影片推出6種外出交通方式,除步行外還有騎乘自行車、汽車、機車、交通車、公車等,讓家長們一次搞懂,提升保護兒童的交通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