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市府二十一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一一三年度世界母語日」嘉年華活動,今年以「原客閩新展魅力」為主題,由教育局長謝文斌與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客家事務委員會等代表,共同主持開幕,展現本土語言與族群文化傳承,同時有學生與團體本土文化動靜態展演,場面熱鬧有趣。
教育局指出,今年的世界母語日活動,包含閩南、客家、原住民及新住民等四大主題,分為靜態攤位展示與動態展演兩大部分。在靜態攤位展示方面,有來自印尼、越南等地的多元文化講師,各自介紹家鄉文物和服飾展覽,還有泰國傳統服飾試穿。而原民會與客委會則策劃以遊戲方式,讓與會者學習體驗及認識原民、客家文化。
至於,參加母語日的各校,也分別帶來不同族群文化展演,例如美濃國中就呈現客家八音演奏,並展示傳統樂器。新興高中與立德國中,帶來校內的布袋戲社團推廣成果。阿蓮國中則帶來該校傀儡戲社團的精彩表演,以及操偶體驗與樂器展示。
在動態演出部分,像是內門國中帶來當地代表性的宋江陣演出,學生無論是操練兵器或演奏傳統樂器,都架式十足。還有小港國中演出電音三太子,與三信家商富年節氣氛的舞獅表演,另有泰美麗藝術舞蹈團帶來傳統泰國舞蹈。
謝文斌表示,世界母語日起源於一九五二年孟加拉人民發起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並因捍衛母語而犧牲,「為人類有史以來首次為語言犧牲的烈士」,他強調,如同台灣發展民主歷程,所以傳承母語相當重要。
謝文斌又說,高市各校每週自訂一日為母語日,鼓勵學生當天在校全程使用母語,而本土語言自一一一學年度起,也納入部定課程,高中必修二學分,校訂課程另需規劃4學分供選修。國中七八年級與國小每班,每週則有1節本土語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