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粿條業者 拿不出健檢報告

衛生局稽查四家粿條、河粉餐飲業,均無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報告,要求限期改善,若複查不合格將開罰。(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案備受矚目,市府衛生局派員稽查四家粿條、河粉餐飲業者,結果均未能出具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報告,其中三家業者亦未能提供粄條來源文件,當場令業者限期改善,屆期複查不合格,將依法開罰。

台北市寶林茶室餐廳捲入食物中毒案,受害者曾食用粿條、河粉等料理,也確定為「米酵菌酸」所致。衛生局指出,為保障民眾飲食安全,廿九日下午派員至四家供應粿條及河粉類的餐飲業者稽查。

針對食品保存環境、食品衛生部分,四家業者均符合規範,卻無一家能出具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報告,當場令業者限期改善,屆期複查不合格,則依食安法開罰六萬元以上、兩億元以下罰鍰。

此外,其中有三家業者因現場未能提供粄條來源文件,衛生局後續將追蹤複查,若複查不合格,將依食安法開罰三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說,粿條、河粉等米濕製品水活性較高,常溫下極易使微生物繁殖,如保存不當易造成食品中毒,故生產後,於批發、零售或餐飲業使用時,皆應盡可能冷藏保存於攝氏七度C以下,並採先進先出原則,以維持產品的新鮮與品質。烹調後食品如未能馬上食用,應冷藏於七度C以下或熱藏保存於六十度C以上,不宜反覆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