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環境社會學課程,日前在教學卓越中心三創計畫經費支持下,前往花蓮市清潔隊瞭解花蓮市垃圾處理業務、園區內各種環保設施的規劃,並且一窺垃圾掩埋場的現況。
此次課程學習重點有二,一是瞭解清潔隊業務及環保設施,二是踏查垃圾掩埋場。現場可看到隊員用小山貓及輸送帶,由專人有系統地挑出回收資源,如紙類、保特瓶、鋁罐等,並分類收置,最後無法回收的垃圾就直接送到垃圾車上載走,整個過程非常迅速而流暢。

清潔隊長吳慶展也說明園區如何利用屋頂及地下儲水設施蒐集雨水及地下水,沖洗垃圾車,維持清潔衛生。未來也會在屋頂加蓋太陽能板,供園區夜間照明,不但維護園區安全,也更環保。
隨後參訪行程由林立峰分隊長及負責回收業務的羅聖文助理員帶領踏查回收場及垃圾掩埋場。由於地震重創蘇花公路,目前只能走小型車,花蓮市的垃圾一時之間也無法送到和平焚化。面對花蓮市平均每天製造的六十五公噸垃圾,目前只能先暫置於鳳林垃圾掩埋廠應急。
參訪後有同學表示,平常很難去到清潔隊跟掩埋場,透過專業解說可以清楚瞭解清潔隊工作業務,以及垃圾處理實務上遭遇的困境。也有不少同學表示親眼見到垃圾山的衝擊,垃圾味、垃圾水、在垃圾山看到的鳥類、動物、從事回收工作的隊員,整體的情景,不管是視覺上或是嗅覺上,都遠比在教室上課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