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即日起展出 反彈:洪耀彈線回顧展

陽明交大即日起展出《反彈:洪耀彈線回顧展》,讓民眾看到彈線創始之東方藝術極緻表現。(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原訂去年六、七月答應至陽明交通大學擔任駐校藝術家,不幸洪耀老師去年六月四日心肌梗塞突然病逝於武漢,為此陽明交大藝文中心特別籌劃《反彈:洪耀彈線回顧展一九三九至二0二三》,並邀請兩岸學者專家舉行學術研討會以此紀念洪耀老師。

陽明交大表示,彈線藝術家洪耀(本名洪耀華,一九九0年入籍並移居臺灣),是享譽國際的當代水墨藝術家,捐贈其彈線巨幅代表作《璀璨》給交大典藏,與交大緣分深厚。

本次展覽,陽明交大特邀策展人蕭瓊瑞以「反彈」為主題,開展「序曲、反彈、變奏、餘響」等四個面相,回顧洪耀一生對藝術的追尋。「序曲」展區介紹洪耀的作品由「寫實」走向「抽象」的過程,並展出了洪耀早期的創作手稿;「反彈」展區呈現了洪耀第一幅彈線創作「五角星」,此件作品象徵洪耀對過往創作形式與思維內容的徹底決裂與反彈;「變奏」展區呈現了彈線藝術的多樣性;最後,「餘響」展區以眾藝評家之語,為洪耀傳奇的藝術人生在藝術史上留下定位。

洪耀一九七七年創造出包含《五角星》等第一批彈線作品,每一筆彈線,都如宇宙初始熱切,不僅奔騰地宣告洪耀的真實與意念,更滿溢著生命的暴戾與溫柔。二00八年洪耀於交大藝文中心舉辦「彈躍時空 ‧ 線繫古今」個展,是彈線作品首次正式公開於世人面前,旋即在藝術史上留下深刻的符碼。

洪耀的畫作,以油彩產生宣紙水拓的中國畫效果,自然地流露出「水墨美學」的東方特質,但「彈線」卻是洪耀獨創的表現技法。第一幅「彈線」作品,以一支竹片,兩頭綁上麻線,之後以彈壓的方式,在宣紙上彈畫出一幅《五角星》。彈線技法源自洪耀童年的生活記憶:竹片綁繩彈線源自中國民間「彈棉花」的裝置與技法,至於將彈線沾墨,則是祖父墨斗彈線的再現。彈線是洪耀全新創作階段與藝術生命的濫觴;是他結合行動與作品的一種手法,既是創作的語彙,更是真實生命的映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