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南區資源回收廠自八十九年營運迄今,經整改、延役已到了勢必汰舊換新的階段;局長張瑞琿表示,市府考量修建整改難以全面提升處理成效,傾向建新替舊,導入新式污染防制設備,安全性更高,同時也會與里長及地方人士組成監督小組,為環境把關,同時維持順暢的垃圾處理調度,維持良好的環境品質。
環保局指出,高雄市南區資源回收廠從民國八十九年營運迄今,累計焚化、處理高雄市家戶垃圾及一般事業廢棄物達八八0萬公噸,目前南區廠設備老舊,且面臨相關零組件停產,導致非計畫停爐次數逐年增加,加上「公辦公營」的制度,舉凡採購、維修,均需按照「政府採購法」,應變調度彈性叫民營公司低,因此設備損壞無法及時維修,影響高雄市的垃圾處理量能。
此外,南區廠於一0七年向環境部申請以自辦方式,推動南區廠延役,經三度公告招標,因整修、運作同時進行,工程難度高,施工界面、權責區分不易,驗收困難,廠商風險大,最後均無廠商投標而流標,遂於一0九年提出「建新拆舊」,並於去年考慮「轉廢為能」,惟前述方案因未獲共識均未能推行。
環保局今年再度提出促參ROT案並舉辦公聽會,廣泛聽取多數民意,而多數意見是希望直接建新廠;另因應環境部於一0九年公告「三級防制區既存固定污染源應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準則」氮氧化物法規加嚴,南區廠不管是設備汰舊換新,或是建新替舊,都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張瑞琿局長表示,考量修建整改,恐難以全面提升處理成效,環保局目前傾向「建新替舊」,導入新式污染防制設備,安全性更高、垃圾處理量增多、污染更低,日後將與里長等地方人士,組成「監督小組」為環境把關並維持垃圾調度,不收外縣市垃圾,妥善處理本市廢棄物並兼顧維護環境品質,與高雄市民共創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