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攜手,在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贊助辦理的「鱟知鱟學公民科學行動計畫」,今年邁入第四年,這項計畫深入校園,讓師生共同成為「鱟保母」,今年加入鱟苗寶寶照護的學校計有三十所,超過五百位師生,從鱟苗照護到鱟寶寶形成,為期將近十個月。這項計畫今年首次成功育出五齡鱟,也為海科館多年來進行這計畫有了新的里程與成果驗證。
今年稚鱟的放流在台南市政府、台南社大及蘆竹溝永續協會協助下,將近八百隻鱟苗寶寶在台南市蘆竹溝漁港進行放流活動,期待這些小鱟能夠健康長大。

有鑑於鱟的族群數量急遽減少,自一0九年起海科館及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共同推動「鱟知鱟學海洋公民科學行動計畫」,一一一年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的資助下,擴大了計畫效應,「鱟保母」學校師生除了在校學習照顧及孵化鱟寶寶外,還提供鱟保母學校到海科館深度體驗學習,經由基礎觀察鱟卵和稚鱟的發育,水質維護與檢測,也在餌料餵食等養殖工作親力親為,體會生命教育,而透過紀錄也可學習科學語彙跟操作方法,過程中各項水質參數的紀錄更成為提供海科館研究人員,做為人工復育重要基礎數據,參與這項計畫的學校師生們也成為復育的小尖兵及公民科學家。
海科館表示,今年計畫首次成功育出五齡鱟,透過各校及海科館的養殖紀錄觀察,發現溫度應是關鍵,在較溫暖的狀態下,會加速脫殼成長。顯見經由往年的參數紀錄和數據不斷的研究,有了對鱟復育技術與專業更加提昇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