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導
基隆青年電動機車放寬申辦資格,申請破八千,區公所受理審核業務暴增,市議員陳冠羽、張顥瀚、施偉政等指出,嚴重壓縮區公所業務,造成里幹事出走潮,要求民政處速與環保局協調,應由委外的專案辦公室派專人協助業務。
民政處長張淵翔表示,電動機車編列預算將在今年度追加預算中討論,但與環保局的青年公益機車補助不一樣,現考慮一百五十七位里長公務機車使用年限已久,為了安全及維修,由各區公所編列追加預算購置里長機車;而鄰長部分,以區公所為主體來購置公務車,鄰長提申請,里辦公處為單位,里幹事是為里民服務第一線也能提出申請,三百六十九台預算編列在民政處追加預算,使用辦法也送市府法制室審查,好比警用機車,維修費用只要不是個人使用操作發生意外或毀損,一般公務機車由公務預算來支應。

陳冠羽說,「電動車免費送」資格放寬後,一個月內超過八千人次申請,算下來每個公所受理案件超過一千件,大幅影響、排擠區公所日常業務進行,甚至有同仁直接出走離開,他籲請市府盡快改善,體恤基層壓力,不僅將導致政策推動困難,更恐爆發基層出走潮,如果連人力都給不出來,政策怎麼往下走。
張顥瀚指出,市府有民間標案來做這件事,用的卻都是區公所同仁,多少里幹事離開,要求專案辦公室直接派專人進駐區公所專門處理這些事情,接下來三點0版又要接續推動,到底是區公所要接還是環保局或專案辦公室要接手,權責應劃分清楚。
施偉政在電動機車發放給鄰長部分認為應好好考慮,與其發放電動機車倒不如加強給鄰長個人福利反而比較好;鄭文婷建議,鄰長借用電動機車應訂定自治條例,因為跟里長不一樣,鄰長與一般民眾區別應有審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