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南部地區一期稻作陸續進入收穫期,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稻穀的價格及品質與含水率有密切關係,青割稻穀未熟粒含量偏高、含水率過高,稻穀品質差異大,不符合公糧繳交標準機率高,也影響糧商收購意願及市場價格,呼籲農民等稻穀成熟時再收割,黃熟的稻穀米粒飽滿品質好,換算乾穀數量較高,且應避免在黃昏或清晨露水重時採收。
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稻穀收割後,參考南區分署今年一期濕乾穀折算率及公糧每百台斤濕稻穀收益參考表,依收割濕稻穀含水率及市價決定繳公糧或賣市面。凡是符合公糧繳交資格的農民,只要稻穀品質符合公糧經收標準,經收業者就會依濕穀含水率折算乾穀,試算濕穀各收益,輔導農友選擇較有利的繳穀方式,稻農收益有一定的保障。
南區分署亦請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協會,轉知各水稻收穫機業者於稻穀成熟時再收割。該分署強調,稻穀「最佳的收穫時期」為稻穗全數抽出達齊穗後約三十天,僅最後穗梗尚有二至三粒黃綠色、其餘稻穀呈金黃色。若因青割致濕穀未熟粒(含青米粒)超過百分之十七,即不符公糧稻穀驗收標準規定,無法繳交公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