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學習玉器與人間詞話三境界的融合與啟示

筆者攝於故宮博物院虛實之間展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參觀河南博物院

記得國中時國文老師為我們講述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 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對應做學問的境界分別是立定志向、堅持不懈、獲得領悟,老師當時是鼓勵我們在面對高中聯考,以及未來在人生的挑戰中都可以做為借鏡。

筆者2018年參觀湖北考古研究所
前言

近來常遇到一些朋友與我討論玉器上的一些問題,除了技術上的,也有些屬於心境上的問題,可能讀者心理會有些疑問,玩玉只是種興趣與樂趣,需要考慮到「心境」?當然如果以八股的回答,「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也是種角度,但更現實一點的問題是,玩玉這種興趣在當今的社會環境可是種燒錢的「玩意兒」,因此不玩則已要玩恐怕得考慮再三。

因此筆者此文就借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描述的三境界,分別是設定目標、努力不懈和實現目標的不同階段,分享看法與情境探討。先定義此處有關玉器學習,是指年代入清,玉料以透閃玉為主且經人為製作的物品。以下筆者就以過來人的經驗,野人獻曝,尚祈各位讀者不吝指教。

筆者參觀獅子山楚王陵
設立目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設定好目標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開始學習玉器之前,我們一定對玉器有所好,可能是喜歡玉這種材質展現出的溫潤感,也可能是對其所乘載的文化具仰慕之情,也或許是對其未來具有增值空間的投資感興趣,不管如何想學習玉器總有個理由,假如您只是想隨身配著幾塊老玉,享受著玉傳說中的闢邪保佑的美好願景,相信應該不會認真的考慮學習玉器,也應該不會花費太多的精神及金錢來研究玉器。因此想認真學習玉器的心態大概可以有以下幾類:

一、以藏養藏,未來想成為專業收藏家。

二、為學習玉器而學習玉器,想成為玉器專家。

三、視玉器為一種投資工具,將來成為藝術投資者或是古玉商家。

筆者攝於上海博物館

對應以上的三種類別,所需立定的目標也不盡相同,第一類:除需要懂得玉器專業還需要知曉買賣的平台與技巧,而且也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收藏朝著專業收藏家邁進。第二類: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多與領域內的學者交流,甚至走進學術的領域。第三類:個人覺得這個目標最困難,不只要對於玉器專業知識熟捻,還需考慮經濟的走向,也要預測未來玉器價格的趨勢,要能高出低進,也要有進出貨的各式管道,此類對資金的要求也是三類中最高的。

努力不懈:「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確定目標之後,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決心,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奮鬥的階段,需要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堅持到底。

筆者攝於中研院東周實像展

對於玉器專業領域的學習,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仍不外乎是看書、逛博物館、看展覽、聽演講,另外強烈建議參加傳遞正確知識的團體,很多初學者本懷抱著強烈的熱情,然而卻誤入歧途,導致後來聞玉色變,其中不乏是因為所遇非人,因此加入正確的團體雖然不能保證一定都能遇到對的人,起碼機率會提高很多。

筆者將習玉的過程簡單分成三個階段,初學、進階、入門。何謂初學?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對玉器的專有名詞懵懵懂懂,比如說「皮殼」這類比較抽象的名詞還在揣摩之中。

筆者攝於安徽博物院

何謂進階?對大開門的物件已經可以判斷,但對高仿件依舊似懂非懂,對料、工、形、紋的領悟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即是處在好像對又好像不對的階段,心中好像已有答案,卻又不敢肯定的過程。而到了入門的階段,開始能明白各個年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徵,也可以看出仿件不足之處,此時才發現原來「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原來身處五里霧中現在終於能撥雲見日,這是必須經歷閱讀、觀察、思考的過程。

記得筆者早年在初學者的這個階段,也是卡關許久,當時與筆者的弟弟同時入坑,彼此透過互相討論辨證,逐漸脫離新手區,再經過十幾年的反覆學習,方敢說入門,而往後仍需要不斷的學習,因為仿件的製造者也在不斷進步,正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筆者攝於江西省博物館

曾有年輕的初學者問我,是否有快速的入門方法,我細想自己的學習過程,再想想現在配合科技的新方式,我仍想不出有快速晉級的方式,曾看到網路上有教人識玉的絕招,但在筆者認知上仍是錯誤百出。因此想給初學者二個良心的建議,一是善用網路,要學會過濾錯誤的訊息。二是,萬丈高樓平底起。

實現目標:「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奮鬥,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取得了令自己滿意的成果。不論是上述的哪三類立志者,此時對玉器的知識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也得到相對的回饋。正如《人間詞話》中所說:「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個享受喜悅的時刻。

筆者攝於南京博物館
結語

學習玉器藝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修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還能夠啟發自己的審美情趣,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在學習過程中看到王國維《人間詞話》中三境界的影子。從立志、奮鬥到成功,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付出。相信這樣的過程也與我們人生旅程的許多經歷相印證。

筆者檢視自己從年輕時對玉器的喜愛,當時在心中默默的期許自己將來有一天能成為一個玉器收藏家,這近十年透過不斷的學習,再回到學校重拾書本,每一個過程都是積累,「古人誠不欺我」!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39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即時

社群平台加好友 假投資股票遭詐343萬 新店警逮6...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打擊詐欺一直以...

銀樓業者勾結詐團 虛擬貨幣暗助洗錢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銀樓業者勾結詐...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