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會產業公聽會談轉型 討論在地傳產及半導體整合議題

高雄市議會廿七日舉辦高雄市產業發展面對的挑戰及困境公聽會,由黃香菽、白喬茵兩議員主持。(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會廿七日舉辦高雄市產業發展面對的挑戰及困境公聽會,與會人士認為高雄市政府面對高科技產業進駐,應站在城市發展的立場,展現談判的態度而非僅為配合的角色,並協助在地傳統產業整合至半導體產業鏈,發揮加乘效果。

公聽會主持人黃香菽議員表示,高雄市近幾年推動產業轉型,在陳其邁市長就任後加快腳步,但獨厚高科技產業,忽略高雄既有的傳統產業,希望傳產和高科技產業並進,不應該為了發展高科技而漠視傳產。

針對亞灣區的發展,市府積極爭取IC設計產業及國際大廠進駐,黃香菽議員也關切近年來全球掀起人工智慧狂潮,例如是否爭取輝達與超微進駐高雄,也期待市府加把勁努力招商。

主持人之一的白喬茵議員提到,去年歐盟已經開始試行「碳關稅」,碳有價時代來臨,第一波針對進口鋼泥、電力、肥料、鋼鐵和鋁業等產品課徵碳稅,許多大企業正進行碳盤查作業,對於中小企業進行碳排查與減碳轉型較具壓力,建議市府給予高雄傳統產業輔導。而台積電進駐後,帶來高科技就業機會,也會影響傳統產業人力的需求。

經發局表示,高雄市許多傳產也積極轉型當中,以航太產業而言,便是以精密機械為基礎進一步技術提升,再者以路竹產業園區的醫療器材產業,是從金屬機械轉型往上提升。由於少子化,就業人口的職業選擇變多,使得各行業招募不易,所以市府積極進行產業合作,開辦企業專班,以滿足企業人力需求。

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管理學系教授李樑堅指出,高雄的就業主力仍在傳統產業,由於高科技產業自動化很多,然而近年來傳產景氣不佳,外部有中國大力低價傾銷,工具機方面受到日圓大幅貶值的衝擊,而內部受高科技的連鎖效應,人才欠缺,電力成本增加,傳產可謂面臨內憂外患,建議市府產業發展基金對傳產應予更多的分配,並協助他們數位轉型和AI導入,創造傳產的競爭力,在產業園區的土地配置上也應保留部分予傳產。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則提到,今年一月份國際半導體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顯示,從去年到今年全球會暴增卅一座晶圓廠。而發展高科技產業是需要投入大量生產資源的,現今高雄市積極投入高科技產業鏈,在全球競爭下,會不會變成從事高科技卻領著低薪,演變成產業裡面的螞蟻雄兵。

辛翠玲強調,高雄市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不該只是擔任配合廠商的角色,而要有談判的要求。還有協助在地傳產整合至半導體產業鏈,與高雄既有的產業發揮加乘效應。

 

即時

美對台軍售測評通過 1700枚拖式2B飛彈年底交貨...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台灣對美軍購一...

不想當兵? 銘傳艦上兵跳海求援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海軍銘傳艦一名...

男欠債遭擄 板橋警火速救回逮5嫌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板橋警分局十四日凌晨0...

詐團搭科技熱假投資廣告騙3人2600萬 林口逮六嫌...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林口警分局近期破...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