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前景難料

 李沃牆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於本月十五日在華府正式簽署,歷時十八個月的美中貿易戰暫告一個段落,也緩解了市場的緊張情勢。
 回首美中貿易戰自二0一八年七月開打以來,可謂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先後三度分別對中國大陸進口的三百四十億、一百六十億及兩千億美元產品課徵百分之十至二十五的關稅;雙方並於二0一八年的阿根廷G二十及二0一九年的大阪G二十會議二度宣布休兵;但去年八月,川普又變臉要全面課稅,雙方再度陷入緊張,全球股匯震盪。
 後經雙方多輪的談判,直至十二月十三日,美中雙方才宣布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一月十五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目前對陸貨加徵的關稅仍會維持,待第二階段協議順利簽署後才會撤銷所有關稅。然而,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將進入深水區,敏感議題非一蹴可幾,前景難料。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內容相當廣泛,共有九大章節,包括前言、智財權、技術轉移、食品及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及透明度、擴大貿易、爭端解決及最終條款。其中,在智財權及技術轉移方面,雙方一致同意,將來無論哪一方都不應要求或施壓個人以技術轉移才能開展業務或取得監管單位的許可,同時禁止對企業「正式或非正式」施壓使用特定技術以取得許可證。
 其次,在金融服務方面,中國大陸應允許美國金融服務提供商申請資產管理公司牌照;二0二0年四月一日前,大陸將取消壽險,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允許美國獨資保險公司參與證券、基金管理和期貨領域。第三,在匯率政策方面,中方承諾不會刻意讓人民幣貶值或持續干預其貨幣市場,也允諾定期披露外匯存底數據;若對匯率有所爭議,應由美國財政部長或中國人行行長根據《雙邊評估與爭端解決安排》來解決。
 在擴大貿易方面,中方承諾在未來兩年內向美國購買價值兩千億美元的商品,包括美國製造的商品,以及能源、農產品等。在雙邊評估爭端解決方面,此協議要求創建一個紛爭解決辦事處,處理美商與中國大陸企業合作時長期以來無法解決的不滿。
 美中貿易戰中,關稅只是手段之一,美國真正在意的是中國大陸技術威脅,侵蝕到美國產業利基,更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所以必須全面加以制衡。第二階段協議將涉及較為重要的線上交易、網路安全、要求中國大陸取消國企補貼等重大議題;因部份議題踩到大陸紅線,必定會出現較大的爭議。
 坦然言,美中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實有助於減緩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惟美中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未來科技戰將愈演愈烈。君不見,在之前的中興及華為事件後,美中科技戰已露出端倪。近日,路透的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即將擴大權限封殺外國製產品出貨給中國大陸電信大廠華為,並升高對台積電的壓力,要求台積電在美國生產軍用晶片,以確保美國供應鏈免於中國大陸干擾,足可略窺一二。
 筆者認為,川普在第一階段並未免除關稅,在其連任後可能會變本加厲地對中國大陸施壓。屆時,美中貿易戰夢魘將再現,干擾全球經濟成長。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