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吻鯝魚生態秀 持續至7月底

潭龍村長李志文說,宜蘭地區近日連下多日大雨,目前水位達標,順利讓鯝魚聚集、打尾溯溪。(村長李志文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每年端午節前後,圓吻鯝魚都會集體從礁溪鄉龍潭湖湖中上溯洄游至周邊山溝產卵繁殖,五月廿二日約有三千尾先頭部隊現蹤,今年因宜蘭地區鬧乾旱,溪水不夠豐沛,近二百尾陣亡,其產卵期將持續至七月底。

潭龍村長李志文說,宜蘭地區近日連下多日大雨,雨量充沛,預估鯝魚還會有三至四波產卵潮,李志文邀請民眾一起至龍潭湖觀賞壯觀的魚類洄游景象。

台灣原生魚種圓吻鯝魚,俗稱「鯁仔魚」,主要分布在淡水河系及宜蘭河系湖沼,但數量不多,近年在龍潭社區發展協會努力清除外來種後,溯溪而上的鯝魚體長逐漸恢復正常,數量漸增。

李志文說,五月廿二日首波上溯魚群約近三千尾,魚群在「逆流而上」相爭過程中,部分鯝魚在管狀河道及魚骨阻流結構中陣亡,為了維護水質的乾淨,志工獲報立刻協助清除魚體。

李志文表示,鯝魚預計產卵期持續至七月底,邀請龍潭國小師生,取部分魚卵回教室孵化,七月再放回湖中進行生態教育;另七月廿一日魚苗放流活動,在野放魚苗完成後將進行魚蚌共生體驗─釣牛屎鯽活動,感謝農業部海洋魚類永續基金會派員協助,除龍潭國小師生外,也提供給民眾預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