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紀念健行

農水署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典禮暨健行,共同見證濁幹線的源遠流長。(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濁幹線」為八田與一技師於一百年前率領台日工程師興建完成迄今,水源來自濁水溪而命名,通水至今灌溉雲林三四五00公頃的農地;一日於農田水利環境教育園區舉辦「濁幹線百年大圳通水典禮暨紀念健行活動」,由農業部次長黃昭欽親自主持。

雲林濁幹線百年大圳通水典禮,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立委劉建國、農水署蔡昇甫署長、雲林管理處林國華處長、雲林縣議員張維崢、陳芳盈、林內鄉長劉姿言、元長鄉長李明明等嘉賓共同出席,以及現長參與健行的一千五百多位民眾,共同見證通水典禮及百年來維護濁幹線的用心,讓雲林縣農業發展有豐碩成果。

農水署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典禮暨健行,共同見證濁幹線的源遠流長。(記者陳正芬攝)

黃昭欽次長說,濁幹線係由八田與一技師於一百年前興建完成,能灌溉雲林一百年,也要感謝過去農田水利會及現在農田水利署同仁們的默默服務。活動最主要秉持敬天謝地、飲水思源的心,讓大家透過認識農田水利設施,能更加了解農田水利文化,甚至是政府為照顧所有農民,關懷農業的用心,期勉大家持續努力。

農水署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典禮暨健行,共同見證濁幹線的源遠流長。(記者陳正芬攝)

農水署長蔡昇甫說,百年前,雲林的灌溉水源貧乏,雖有濁水溪穿流而過,但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溪水川流入海,幸經八田與一技師率領台日水利工程人員,以四年的時間,於一九二四年開通濁幹線,改變雲林的農業面貌,讓雲林農田從看天田,變成灌溉田,豐富了物產,增加了人口,讓雲林逐步成為台灣的農業大縣。未來農田水利事業人員,也將運用最新科技面對極端氣候變遷的挑戰,讓濁幹線長長久久,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