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納委員會討論 環團樂見理性社會溝通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重視氣候變遷、健康、全民防衛,請以「四能」取代「四接」。總統賴清德宣布將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除親任召集人外,並邀請多次發表擁核言論的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賴總統成立委員會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要加強與社會對話,包括四接與核電延役問題,需在這個平台好好溝通,凝聚出更好解決方案。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樂見賴總統願意透過三個委員會加強社會對話、凝聚社會共識,尤其特別提到協和四接的問題,「可以留到委員會大家共同討論」,更讓人感覺到新政府意圖,從過去強硬的「一意孤行」轉為理性的「社會溝通」。但王醒之指出,是否為政治上「玩兩手」的策略仍待檢驗,最佳指標就是七月底、八月初,針對協和四接的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議。

王醒之批評,協和四接的爭議,一直難以好好討論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只局限於「能源開發」,不但沒有認真思考替代方案,更完全與迫在眉睫的氣候變遷、空氣品質健康促進等議題脫鉤,其實協和四接的填海造地工程反將更拖延台灣能源轉型的進程、甚至同步嚴重拖累基隆港門戶的國防安全等重大問題,過去幾年來在環評會的審查過程中都沒有被好好討論過。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賴總統重視氣候變遷、國民健康與全民防衛,且願意加強社會對話是好事。對應今年底協和電廠除役後的轉型方向,民間倡議的「永續四能(即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再生能源)」,顯較經濟部及台電推動中的改建高碳排、高空汙、威脅基隆港安全的「協和四接」,更能落實政策目標。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呼籲賴清德,三大委員會不能只是口號,應拿出「抗中保台」的肩膀,立刻檢討過去八年毫無節能與再生能源失衡的能源轉型政策,停下核火威脅,兌現「深度節能」承諾,才能真正讓台灣為氣候變遷盡一份心力,更守護台灣人的健康,捍衛台灣產業發展、能源自主與國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