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空氣污染對人類和生態環境都會產生有害影響,為守護健康,新竹市政府透過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管制措施,推動各項空氣品質維護,改善表現亮眼,榮獲環境部「一一二年度空品維護與噪音管制績效」考核「特優」肯定。市長高虹安表示,感謝環保同仁的努力與付出,也感謝竹科管理局共同輔導業者污染減量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市府持續實踐「智慧治理」及「宜居永續」施政策略,致力提高環境品質,讓後代子孫擁有清新好空氣的「安居科技城」。
環保局長江盛任指出,科技日新月異,運用科技解決環境問題已成趨勢,竹市運用轄內三百台空品微型感測器及物聯網技術,設立「新竹市空氣品質即時監測網」,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測空氣品質,數據公開化讓民眾即時瞭解空氣品質,並同時應用感測器監控臨時性空污事件,以利相關應變作業。此外,利用AI技術進行固定源排放管道判煙、噪音車AI判管,即時掌握污染源;並透過專家學者入廠輔導,促業者投入空污改善,共創永續環境。
江盛任表示,市府為落實空氣污染防制,啟動跨局處合作機制,由衛生局及產業發展處從源頭加強餐飲油煙排放管制,民政處於羽化館、寺廟及社區等處倡導紙錢減量、集中焚燒之環保祭祀。更透過竹市全國首創打造「ESG媒合平台」,鼓勵業者投入ESG,包括空品淨化區認養計畫與台積電薪傳植樹計畫,增加城市綠地,保育陸域生態。
環保局說明,市府為強化區域治理,進行跨縣市合作,在竹竹苗空品區,除續辦CSR環保車隊及機車、柴油車聯合稽查等合作議題外,一一二年聯合劃設新竹及竹南科學園區空氣品質維護區,加速淘汰高污染老舊車輛。並與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七縣市合作,進行暑期噪音車輛聯合稽查、空污季空拍機聯合稽查,擴大稽查區域及取締成效。
環保局補充,為落實節能減碳,市府積極建立綠色運輸網,一一二年啟動「先導公車計畫」,預計一一三年下半年首條全電動公車路線將正式啟用,另爭取中央補助「電動車充電樁建置計畫」,預計新增充電樁二百六十六支,期望帶動民間車輛電動化,同時降低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