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藝文中心與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合作,同步舉辦「心礦神怡」與「Woo礦石色」聯合展覽。策展人藝文中心主任謝忠恆以礦物彩繪創作和科普教育為核心,結合礦物知識、標本、礦物顏料歷史、製程和藝術家礦物彩繪實體與數位作品展,將分別展至七月及明年三月,讓海大師生了解礦物產地及其藝術應用。
實體展覽共邀請五位青年藝術家,包括郭欣怡、簡詩如、吳栩菲、趙祐瑋和李育昇,展者多為台師大、台藝大博士和長榮大學碩士,多元題材揭示藝術家對礦物的理解與技法實踐,呈現礦物獨特的物理特性和美學。實體展覽於海大圖書館一樓藝文中心展示空間,展至七月十日;礦物標本、顏料知識和數位影像等科普展示於黃金博物館煉金樓,展至明年三月二十三日,尤其啟源堂蔡啟源老師提供十六組令人驚豔的礦石標本收藏,二館同步展覽,知性與知識精彩可期。
黃金博物館館長林文中表示,黃金博物館自成立二十年來都以研究和推廣礦業文化為主,礦石除了可以提煉貴金屬,也應用在藝術創作,感謝海大謝忠恆主任協助,博物館從今年四月推出「Woo礦石色」特展,展出十六組礦物標本與礦物色粉及十五件當代礦物彩繪藝術作品,從開幕到六月也辦了許多豐富的教育推廣活動,帶領民眾親手運用礦物、植物顏料創作,得到非常熱烈的迴響,期望未來與海大有更多跨域合作。
海大藝文中心主任謝忠恆指出,觀察礦物顏料的物理特性與動人的彩繪溫度,歡迎至海大藝文中心「心礦神怡」實體展;欲理解礦物顏料知識與礦山文化的進展,黃金博物館「Woo礦石色」特展讓人不虛此行,海大跟黃金博物館同步展出,共同發揮科普和社會教育功能,藝術與地球科學的結合,讓美學和知識學習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