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行政院院會四日上午針對交通部提出「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進行討論,包括公共運輸復原等策略,預計一一四年起投入二百億元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推動。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會中分享桃園市首創公車駕駛「受訓即就業」計畫成效,目前已經招募七十五人,並希望中央支持讓各縣市從源頭培養公車司機,而非地方縣市間搶司機的零和遊戲,如此才能根本解決司機荒問題。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高度認同,並裁示交通部研議擴大辦理。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長林繼國於會中進行「一一四至一一七年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報告,其中分析近年來全國大眾運輸載客量變化指標,以公車而言一一二年仍較疫情前一0八年衰退百分之二十三,相較於捷運、台鐵及高鐵等,是恢復緩慢的。交通部也已經發現公車運量恢復緩慢的盲點,就是客運業者人力資源不足,每年並將投入六千萬元改善。蘇俊賓呼籲,改善措施應該是具有策略功能的支持。
蘇俊賓分享桃園公車司機「受訓即就業」範例,透過提供受訓期間的薪資,吸引原本不是從事客運司機的勞動力加入,減緩客運司機人力缺口。今年桃園市投入約二千二百萬元辦理招募作業,目前已經錄取七十五人,其中陸續有三十四人完成受訓及路考,預計年底可培養一百人轉換成正式司機,不僅有效增加公車駕駛人數,更提升地方交通運輸的穩定性和服務品質。
針對此建議,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表示高度認同。他指示交通部研析桃園市的成功經驗,考慮擴展至全國各縣市,滿足各地對公車駕駛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