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工程獎不斷 梗枋卸魚場啟用

建築機能簡單、空間純粹、美學呼應海洋意象,整棟建築以地方特色漁獲造型的頭城鎮梗枋卸魚場重建十三日啟用。(記者林坤瑋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梗枋卸魚場是梗枋漁港重要的漁民工作場所,提供漁民卸載船隻漁貨、整理分類後、吊裝至貨車裝載,港口漁船、道路貨車川流不息;在重建之前卸魚場已有三十八年歷史,因為建物老舊,已被評為「危樓」,不符合現建築法規相關規定,在縣府及漁會極力爭取下,最終漁業署核定梗枋卸魚場重建計畫經費六千七百五十七萬二千七百元,於民國一一一年四月開工,去年九月竣工,十三日啟用。

縣長林姿妙、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等人出席開幕典禮,縣府表示,梗枋卸魚場重建工程從規畫到完工,經歷疫情衝擊、大量缺工,克服港邊工區狹小與多雨的不利條件,仍如期如質完工,去年榮獲第十二屆公共工程優質佳作、工程會第二十三屆公共工程金質獎佳作、農業部優良建設工程獎優等獎等。

梗枋漁港位於頭城鎮更新里,地點位於龜山島正對面,離龜山島最近的漁港,梗枋漁港去年漁獲產量約為一千七百九十三公噸,產值約為一億六千二百四十一萬元,主要漁獲為龜山島海域的現撈海產,皆是當日新鮮漁獲,並以白帶魚、鬼頭刀、鰹魚及旗魚為大宗,其中梗枋漁港海域有三組最具特色、友善定置漁網,捕撈魚種以洄游性魚類為主,進港後透過卸魚場的天車卸下漁貨直接賣給到訪散客或盤商,卸魚場對漁民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場所。

梗枋卸魚場建築機能簡單、空間純粹美學呼應海洋意象,整棟建築以地方特色漁獲:白帶魚的造型為基底,融合大船入港之意象,呈現漁獲豐盈的象徵。建築外觀具辨識性,在立面上,水平帶狀的女兒牆,以俐落線條增添建築的視覺張力,營造建築物水平的造型視覺,與太平洋海平線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