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除了正面衝撞,是否已別無選擇?

蔡英文亟欲拿「中華民國台灣」作為抵抗中共壓力的護身符,究竟對台灣是福是禍?(中央社,資料照片)
 蔡總統在勝選感言中提到,將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八字箴言來處理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成為「兩岸重啟良性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進而讓兩岸人民互惠互利。然而,這幾年的事實證明,她的維持兩岸現狀承諾未能有效消弭台海對峙,這次又獲得史上最高票,當然更不可能自我退讓。國人不禁要問:未來的兩岸關係該何去何從?
 很明顯,蔡英文深知這次連任的主因是民進黨成功操作兩岸議題,藉由香港反送中抗爭掀起台灣社會、特別是年輕世代的「仇陸」激情,讓今年選舉主軸一面倒地圍繞在「親美vs.親中」話題打轉,使得國民黨主打的「親美和陸」頓時成為綠營抹紅汙衊的選戰工具。儘管國民黨一再強調不接受「一國兩制」,民進黨卻一再汙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是「一國兩制」,而且蔡英文在選後又向中共表達台灣絕大多數人都反對其對台方案,如此兩面手法豈不自證,抹紅國民黨根本是烏賊戰術?
 蔡總統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提到,中共對台威脅已日益增加且具體化,過去馬英九用來保有兩岸空間的模糊條件已不存在;況且兩岸關係不再只是兩岸間的關係,「而是區域局勢的一環」,所以她提出「中華民國台灣」作為極大化民心之策略,並表示將與國際友人密切合作,以共同維持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換言之,蔡英文欲以新創名詞表明兩岸定位之立場,藉八百一十七萬票的民心與中共相抗衡。
 但蔡英文亟欲拿「中華民國台灣」作為抵抗中共壓力的護身符,究竟對台灣是福是禍?一時之間恐難定論。畢竟除了台灣民意背書,中共如何回應才是這一險招能否持續的關鍵。
 事實上,無論是統派、獨派或維持現狀支持者,都認為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也絕不可能接受中共的「一國兩制」,這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然而,台灣社會對「中華民國台灣」的接受程度仍有差別,這恐怕是蔡英文未來想推動的方向,進一步推動「中華民國台灣化」;但她「表面維持現狀、實質推動暗獨」的作法,卻可能引爆新一輪的兩岸冷對抗。
 不可否認,蔡英文一改陳水扁急獨路線的莽撞,刻意以自稱「低調不挑釁」的作為回應中共,再加上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競爭,使得她可以從過去三年多兩岸政策的失敗窘境脫身,高喊「捍衛主權」。換言之,外部因素是蔡英文得以扭轉執政頹勢的助力。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共絕無可能放棄其「一中原則」,蔡英文也不會自毀「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立場;那麼,雙方除了正面衝撞,是否已別無選擇呢?在互不相讓的情況下,中共必然會持續在國際社會施壓民進黨政府,蔡英文現有高人氣支撐的兩岸政策是否會因無作為而急速下滑,都是未來兩岸關係穩定與否的重要指標。
 隨著民主政治的健全發展與政權輪替的常態化,台海兩岸能否跳脫統獨之爭的惡性循環,一直是國人關心的重要議題,不希望因藍綠執政的不同,而對兩岸關係造成衝擊。所謂的「親共賣台」只是綠營操弄對立的選舉奧步,因為沒有任何政黨有權在未經民意支持與許可下,就隨意與對岸進行正式政治談判。
 這次選舉結果已證明,中華民國是國人要捍衛的國家,台灣是每個人珍惜的家園。中共固然要調整其對台政策,蔡英文亦應遵守憲法之兩岸定位,才能重啟對話大門。提醒民進黨,激情過後,才是嚴苛考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