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台灣河川今貌|黃運祥厚工水彩個展」,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展出藝術家黃運祥的九十一件水彩創作。美學館長尹彙武十九日說,黃老師的作品用矽酸鈣板進行獨創技法創作,除了作品有厚度外,亦是非常「厚工(台語意即費工)」的寓意,歡迎大家在八月十八日前到館欣賞。
黃運祥老師桃園市觀音區人,初中時曾蒙水墨名家戴武光親炙,在素描和水墨的創作打下扎實的基礎,當時他參加校內外繪畫比賽得到了三個首獎,在他心中種下日後走向繪畫創作的種子。但當時困於家貧,為了謀生只能選擇就讀建築,後來成為業界頗負盛名的建築及室內設計師,完成建築及室內設計案超過六百餘件。因不忘對繪畫的初心,五十歲時退休,開始不斷創作,有多幅首獎作品被納入典藏。如二0一八年Makapah美術獎首獎作品《小七在蘭嶼》獲原住民族委員會典藏;二0一0年桃源美展水彩類首獎作品《莫拉克》獲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典藏。
美學館說,「台灣河川今貌厚工水彩個展」,是黃老師繼「台灣海岸風貌」系列及「台灣港灣風貌」系列後,推出的第三個創作系列,忠實記錄台灣各地河川今日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