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民文化園區常設展更新 移運達悟族拜訪號大船

蘭嶼達悟族拜訪號大船移運至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文物陳列館二樓後,預計於今年十月下旬在常設展重新開幕後對外展出。( 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所屬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民國八十一年十月開放以來展示臺灣原住民族群文物,見證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與生命軌跡,該中心一0六年起啟動了綠珠雕琢再造中長期計畫,其中園區文物館於去年一月完成館舍修繕工程,並於同年規劃常設展更新設計與製作,藉以全面提升館舍館硬體設備及服務量能。

園區文物館豐富館藏中典藏一艘達悟族九對槳十八人座大船,是由蘭嶼東清部落族人於民國九十九年開始協力打造,目前是台灣最大的蘭嶼拼板舟,族人將其命名為拜訪號,拜訪號於民國一00年在東清部落耆老帶領下,展開為期十八天、沿臺灣海岸由南至北拜訪各城市,長達七百多公里的人力划漿航海之旅,傳承達悟族祖先與海洋共存共生的智慧,展示出達悟族獨特工藝美學及高超航海技藝。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常設展進行更新作業,將重達約一噸的蘭嶼達悟族拜訪號大船以人工及吊掛方式移運至園區文物陳列館二樓重新展出。(記者鄭伯勝翻攝)

該艘原典藏於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拜訪號,於民國一0八年移至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典藏,並於一0九年與部落共同合作辦理「從那日出之地-蘭嶼大船拜訪號特展」,獲得國內外民眾高度認可。

原發中心在園區常設展中重新將重達約一噸的拜訪號大船規劃於文物陳列館二樓展出,以影音沉浸式的展示手法完整重現達悟族人橫渡黑潮的歷史,移運拜訪號大船作業於二十四日上午在族人及中心同仁的協助下,以人力移運和機具吊掛方式順利移至二樓展出,希望透過常設展讓達悟族的海洋文化傳統知識及造舟文化能永續傳承,並向全世界展示大船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