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國史館廿八日舉行「虎口的難題|李登輝的抉擇」學術討論會,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發表「李登輝主政時期對中國大陸政策:以曾永賢為中心的探討」論文,認為前總統李登輝一九九二年和中共高層建立的祕密溝通管道,減少兩岸可能因誤判產生衝突。
薛化元表示,在李登輝時代,來往台海兩岸的「密使」廣為人知,曾任國策顧問的曾永賢建立兩岸溝通管道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薛化元說,當年李登輝的幕僚張榮豐曾在回憶錄中提到這過程,曾永賢與張榮豐一九九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從台灣抵達香港,九月二日輾轉到達北京,和中共高層接上線。
薛化元指出,張榮豐曾提及,這次北京之行開啟了兩岸長達八年之久的私下溝通管道,一直到兩千年政黨輪替後才中斷,其間經歷過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解放軍的飛彈演習和一九九九年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等事件,這個管道發揮減少誤判的作用。
薛化元指出,由於一九九二年曾永賢與張榮豐成功建立與中共的祕密溝通管道,讓李登輝政府可以掌握更多中共重要情資,並透過溝通,減少因誤判產生的衝突,也讓李登輝政府能夠更精準研判中共反應。
不過,薛化元在論文中也指出,這個管道得以建立,也是因為當時中共政權可以跳脫某種程度意識形態的包袱,「不強力打壓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才使得雙方互動得以順利推展」。
此外,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也在研討會中表示,李登輝當時建構的國防力量,至今仍是台灣國防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