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整金融3業常見詐騙 金融總會提建言防詐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金融總會在期中報告書的專題提到,為強化金融機構防詐機制,彙整銀行業、證券期貨與保險業常見的詐騙態樣,為強化金融機構的消費者保護效能,提供多項可行作法或施政決策參考。

金融總會二0二四年金融建言白皮書期中報告日前出爐,聚焦強化金融韌性與防詐機制、活絡金融發展與業務經營環境、均衡金融科技創新與資安防護、結合金融市場力量推動社會參與永續發展、調適金融監理法規與制度共五大面向、三十項建言。

專題報告提到,金融機構雖非實施詐騙的第一場域,但受騙民眾交付詐騙款項的管道,多數是透過金融機構,要強化民眾對詐騙手法的認識,整理並宣導銀保證三業常見的詐騙樣態。

銀行部分,包含電話詐騙,簡訊、Email、網頁詐騙,社群媒體帳號詐騙和匯款詐騙,誘騙被害人操作網路銀行、輸入信用卡卡號或是誘騙被害人匯款。

另有業務詐騙,常見有貸款詐騙,透過手機簡訊、社群帳號貼文謊稱是銀行貸款部門,並以提供高額度、低利借貸、免附財力名義,誘使被害人申辦貸款;或是債務整合、債務協商詐騙,商務詐騙,信用狀買斷詐騙與信用卡詐騙等。

證券與期貨常見詐騙包括冒名金融機構或市場監理單位詐騙、非法金融交易平台、以簡訊或社交群組勸誘購買股票、推銷未上市櫃股票、新股IPO申購詐騙和虛擬貨幣交易平台。

保險業則常見高報酬假保單,透過標榜低風險、高報酬引誘民眾投保,或是假冒保險公司名義傳送保單失效停效等簡訊,並請保戶加LINE好友續行詐騙,進而騙取民眾個資、信用卡資料或要求轉帳;以及透過話術銷售地下(境外)保單等。

專題報告提出多項可行作法或施政決策參考,以設置數位平台方式,提供金融機構對政府資訊進行資料串接,例如透過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平台介接公務資料,讓金融機構即時取得正確資訊、即時阻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