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
審計部二十九日指出,截至去年七月底止,海軍屢因兵力運用等因素而調整修期,二十六艘主戰艦的十四艘(百分之五十三點八五)未依照維修週期修護,致實際維修週期延長一至十個月,影響裝備使用穩定性及兵力派遣運用。
海軍回應,後續將強化考量兵力運用、艦艇汰除及新艦編成等各方面影響,提高修護計畫執行期程可行性,避免交修期程大幅調整;若因兵力運用無法依時交修,將以非計畫性維修方式因應,以利維持裝備妥善。
審計部公布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在國防部主管預算部分,審計部報告提到,海軍去年度計辦理艦艇計畫性修護一百二十艘次,艦艇修護作業管理尚有未臻周妥情事,必須檢討改善。
審計部說明,計畫交修的艦艇屢因兵力運用等因素而調整修期,未依修護手冊的維修週期執行修護,導致主電機等重要裝備大修時數屆限或航修工程增加等,影響裝備使用穩定性及兵力派遣運用。
審計部統計,海軍二十六艘主作戰艦(康定級、成功級、基隆級、濟陽級)截至去年七月底止,最近一次計畫性修護的維修週期,共有十四艘主作戰艦(百分之五十三點八五)未能依照修護手冊各艦艇維修週期執行修護作業,實際維修週期較修護手冊規範的維修週期延長一至十個月,導致相關艦艇間有主機、發電機等重要裝備大修時數屆限及非計畫性維修頻次增加情事,影響裝備使用穩定性及兵力派遣運用。
另外,為強化早期預警能力,陸軍向中科院採購戰術型近程無人機。不過,審計部在決算審核報告中指出訓練能量等問題,陸軍除說明改進方式外,也透露將成立「陸軍無人機訓練中心」,開辦基礎、接裝、進階、師資及保修班隊,厚植訓練保修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