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職災勞工重返職場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邱泰源30日指出,已有36間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可協助職災勞工重返職場,包括在上班途中車禍造成創傷性硬腦膜下腔出血的鍾先生,在早餐店工作導致扳機指的陳女士都是經職業醫學團隊協助,快速重返職場並恢復正常生活。

勞動部自112年起認可36間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正式投入職災勞工服務,並有25間網絡型態的職災職能復健強化訓練機構,合計超過60個服務據點,提供職災勞工就近接受復工服務。

部立桃園醫院職能治療師林蔚辰指出,職災復健除了醫療、職能治療及物理治療外,也要對工作環境及內容進行分析,並進行受災勞工之綜合性工作能力評估、強化,或運用輔助設施,以便勞工順利及早重返職場。

50多歲的電工鍾先生指出,工作經常要爬上爬上的安裝電燈、插座等配電工程,卻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造成創傷性硬腦膜下腔出血、顱骨閉鎖性骨折、鼻骨閉鎖性骨折、遠端橈骨骨折及股骨骨幹骨折,被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由於左大腿斷了,右膝蓋受傷,連彎腰都沒有辦法」。

鍾先生表示,在職業醫學團隊協助下,針對他受傷後下肢肌力不佳,維持蹲姿及攀爬梯子困難,加強訓練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透過工作模擬訓練貼近實務,克服了身體限制,5個月就成功重返職場,目前已恢復到跟受傷前的程度。

開早餐店22年的陳女士指出,是因雙手第3、4指疼痛而求醫,經診斷為扳機指,經從復健科、中醫到打了2次玻尿酸,但治療效果越來越差,最後接受骨科手術,醫師建議她尋求職業醫學科評估,經職業醫學科醫師前往早餐店現場訪視,認定這屬於職業病,並提供治療方案,休息約1個月後,順利重新回到職場。

邱泰源強調,復工是職能復健團隊協助勞工的最終目標,經職場實地訪視,協助職務合理調整或提供職務再設計建議,確保職災勞工能夠安全順利地重返職場,職災勞工如有需求,可直接到職業醫學科門診尋求協助。衛福部將繼續與勞動部合作,致力於提升職災勞工的復健服務,為勞工朋友提供更全面、更專業的支持,讓他們早日重返職場,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勞動部次長陳明仁指出,職災勞工或雇主如有職災職能復健服務需求,均可洽各地職災職能復健專責醫院,由專業的治療師進行個別化評估,協助規劃職災勞工專屬的復工計畫,而職安署也將修正設備管理規則,包括預防切割、夾捲的保護機制、高空安全帽及安全帶、車輛防碰撞警示、高溫工作設備等,希望在職業安全衛生法規面做完整,讓勞工沒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