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農改場文旦早收技術成果發表 採收比「白露」提早十八天

花蓮區農改場於瑞穗辦理「柚見早收百分百、好鮮原味作伙來」早收成果記者會。(花蓮區農改場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了讓大家知道早收文旦的優點,及對文旦產業的助益,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二十三日於瑞穗鄉辦理「柚見早收百分百、好鮮原味作伙來」早收成果記者會。

花蓮區農改場擴大瑞穗鄉文旦早收栽培技術推動,今年八月中上旬果實品質已經超過市售品牌文旦標準,同時水分飽滿、果汁率高,可在八月二十日開始採收,比「白露」提早了十八天。早收技術可以幫助農民避免颱風風險,雇工採收排程更有彈性,銷售時間更加充裕,還兼具優良品質,讓柚農獲益多更多。

花蓮農改場自去年起,與農糧署東區分署、瑞穗鄉農會等單位合作,在瑞穗鄉推動文旦早收栽培技術,示範面積五十公頃,成效良好。今年持續擴大推動,輔導農友按部就班做好整年度的早收管理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水分管理、整枝修剪、改進肥培與善用葉面施肥等各項精進的栽培技術。

花蓮農改場人員進行果園現場輔導。(花蓮區農改場提供)

經過一年的辛勞作業,今年八月上旬花蓮農改場取樣調查,各項數據都優於傳統栽培方式所生產的文旦,早收文旦水分充足、果汁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甜度平均超過十度以上,飽滿多汁,口感優良,所以今年文旦提早到八月二十日就具備採收潛力。

花蓮農改場指出,今年文旦早收技術的推動,與去年相比具有以下幾項特色:首先是推動面積倍增,由花蓮縣擴及到宜蘭縣、面積倍增為一百公頃。其次是注重部落農業的特色,在去年七個早收推動小組之外,今年增加了五個專門由部落或原民合作社組成的推動小組,並且完成所有新增組員個別的果園現場訪視與輔導。

最後是早收技術成果的增長,去年度八月上旬果實甜度已超過十一度的早收農友有九位,而去年已參加早收、今年第二年參與的農友,甜度超過十一度的人數增加為十四位,顯示已有越來越多的農友,生產品質優異的文旦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