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管處解說志工培訓 全力保育山椒魚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辦山椒魚專業解說志工培訓活動,志工們學習實地調查技能。(太管處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了提升大眾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珍稀山椒魚物種的認識與保護意識,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於二十四日起一連二天在遊客服務中心舉辦了一場專業解說志工培訓活動。此次活動重點介紹了太魯閣園區內的三種台灣特有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台灣山椒魚及南湖山椒魚,期盼透過志工們的學習與參與,促進公眾對這些珍貴物種的保育行動。

台灣目前共有五種山椒魚,而其中的三種就分布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這些山椒魚因其獨特的生態價值和脆弱的生存環境,成為生態保育的重要對象。然而,由於環境變遷及人類活動的影響,其生存正面臨嚴峻挑戰。因此,透過解說志工的努力,提升社會大眾對於山椒魚及其棲息地的關注與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此次培訓特別邀請呂光洋老師、林春富老師、朱有田老師研究團隊成員等,為志工們提供豐富的講座與實作課程。內容聚焦山椒魚的生態與保育,深入介紹了台灣山椒魚的生物學特性、生活史、護卵行為、種間雜交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角色。

志工們學習了實地調查技能,包括選擇適當棲息地、觀察繁殖行為,並掌握利用馬氏網和地陷式補法進行昆蟲相分析的技巧。此外,還瞭解了保育醫學的重要性,如何在研究過程中顧及山椒魚的脆弱性與動物福利。最後,培訓強調如何有效向遊客傳遞山椒魚保護的重要性,提升志工們的解說能力。

太管處表示,此次培訓活動不僅是對台灣山椒魚保育工作的積極推動,也是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期盼透過解說志工的投入,能讓更多人了解並重視這些微笑的小精靈,共同為保護台灣珍貴的自然資源而努力,創造更和諧美好的生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