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交通安全月啟動 推停讓文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代理部長陳彥伯二十八日率中央與地方啟動交通安全月,延續「人本交通 停讓文化」主題,希望建立全國一起重視交通安全守法觀念與停讓文化。

交通部每年九月訂為交通安全月,陳彥伯表示,交通安全月活動揭櫫活動主軸為以人為本、停讓文化,宣導車輛要看慢停,客運業者落實路口指叉確認,貨車進行視野死角確認,另行人也應行走行穿線、注意安全。

交通部將提出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及整體道路規劃二個指引,另也公布校園周邊人行空間改善參考指引,以維護兒童安全,希望透過這些規範及指引,希望引導人本交通邁進。

同時,陳彥伯也指出,將在九月完成九百處路口改善、二百處學校周邊改善及一百七十三校校園減速區,期盼透過點、線至面,維護道路交通安全。希望駕駛人行經路口,無論有無號誌,皆須遵守停讓行人的準則;行人穿越馬路亦須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建立良好的行車秩序。並呼籲各級政府、NGO、企業團體,一起加入推動交通安全的行列,形塑交通安全文化。

為擴大交通安全月宣傳效益,除特製口播稿,利用縣市村里長、垃圾車、市集廣播或公務電話進線語音等方式,增加聲音曝光與宣導,另今年強調「道安全台走 活動週週有」,規劃九月每週在北中南東區域辦理實體活動,藉以增加宣導廣度及深度,並與各縣市政府合作發行聯名吉祥物LINE貼圖,結合日常用語及交通知識,讓民眾於日常社交中傳遞交通安全觀念。再者,也規劃「全民嘴交通」社群濾鏡活動,以有趣及創意的社群挑戰方式,鼓勵全民參與響應,藉以提升及宣導停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