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日前舉辦第十三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台灣產業AI發展相關議題進行討論,提出「台灣產業生成式AI發展倡議」,內容涵蓋五大策略,對於產業應用到百工百業的部分,院士們提出,AI是給台灣的禮物,期許工研院積極協助「AI產業在地化」,讓工研院成為台灣AI新創搖籃。
工研院表示,生成式AI已從前瞻技術研究跨入產業落地階段,院士盼融合人本思維與科技創新,以AI推動產業轉型,提升我國整體競爭力為願景,建構我國百工百業AI化生態鏈,打造台灣為全球AI價值共創夥伴為目標,以此提出產業生成式AI發展的五大策略。
第一、「槓桿產業特色加速AI技術研發與應用」,主要為依產業別建立具有台灣特色領域的中文語言模型(sLLM)。同時,建立台灣自主性以及具競爭力之「AI核心技術平台」。
第二、「制定AI治理規範」,強調的是平衡科技創新與風險管理,應制定具體風險管理與倫理規範機制及主責機構,並建立國家層級資料治理框架,創造新資料經濟體系。
第三、「完善AI資料與基礎環境」,要建立完善共通資料庫以促進資料互通,整合基礎設施資源,強化資料共享。
第四、「培育AI跨域人才」,推動以人為本AI教育,提升AI素養及驅動創新應用發展,並擴大國際相關優秀人才來台。
第五、「促進國際合作共創」,是擴大創新研發國際合作結盟,提升全球市場以及在地競爭優勢,引導在地產業進軍國際化市場,以國際開源大型語言模型為基礎,與國際夥伴合作擴展AI創新技術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