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南島種苗場通過有機種苗驗證,也是台東縣首座有機水稻種苗場;今年二期稻作開始提供農民使用,完成從育苗到收成,全程有機種植的最後一哩路。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指出,完善水稻從育苗到收成全程有機,將提升產業價值。
姚志旺指出,為健全花東有機農業生產鏈,農糧署邀集農業改良場、地方農政單位及國立宜蘭大學,成立輔導團隊,前往相關地點進行實地輔導,協助花東業者建置有機種苗生產系統,提供更完善安全的有機水稻種苗。
花東地區有機稻米生產面積約一七八八公頃,占全國百分之五十二,是國內重要有機稻米產區,目前計有三家水稻種苗業者通過有機種苗驗證,其中二家在花蓮縣,南島種苗場是台東首家通過驗證的有機水稻種苗場。
提供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的台東農改場指出,有機稻種消毒具體方法包括生物製劑及物理方法,為建立操作較容易育苗流程,以市售及該場篩選的生物製劑,包括枯草桿菌、綠木黴菌、貝萊斯芽孢桿菌、液化芽孢桿菌進行稻種消毒試驗,結果仍以溫湯處理組防治效果最佳。

水稻栽培每公頃所需秧苗箱數量約二五0盤,以關山鎮現行有機水稻約一五0公頃種植面積,所需秧苗箱為三七五00盤,未來有機水稻面積將持續增加,其數量也更顯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