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第2快速公路環評過初審 加強樹木移補植計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於十八日進行高屏第二快速公路環評初審會議。環評委員認為應加強施工區樹木移補植計畫,下游水質監測及生態廊道規畫等,建議此案補充修正後通過。

交通部公路局研擬高屏第二條快速公路,以減輕高雄與屏東路網車流負荷;環境部對此於十八日召開「高雄-屏東間東西向第二條快速公路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二次初審會議。

開發單位表示,此計畫屬快速公路等級,主線全長約二十二點六公里,設置八處交流道,以高架橋為主,橋梁段長度約二十點七公里;採分段分標進行施工,工期約四點五年。

開發單位說,此計畫減少高屏地區高快速公路可及性不佳地區範圍,紓解鄰近主要道路部分路段尖峰時段交通壅塞情形;估算由屏東火車站至高鐵左營站,可由現有交通時間約四十五分鐘,縮短為約二十四分鐘。

環委指出,報告中擬「移除」施工區域的樹木,希望能改以移補植的方式保育樹木;更有環委認為,若加上施工便道周遭的樹木,可能讓工程變成「樹木的墳場」,也造成生態棲地的衝擊,要求開發單位規劃處理原則。

環委也提到,雖然簡報中說開發範圍未監測到草鴞,但河川上游可能有草鴞出沒,因此應加強生態監測和保育措施;高架橋下的生態廊道規畫也不夠具體,橋下有利用就會有道路,一有生態斷線就可能會造成路殺。

此外,針對施工區下游是自來水取水口,環委要求開發單位就橋墎施工期間水質的PH值、導電度、濁度要連續監測,與自來公司、環保局連線,並擬緊急應變計畫。

經過閉門會議討論,環委並建議運用低碳建材,如低碳水泥、再生粒料等,及評估設置綠電設施,估算減碳效益;另,路段經過仁武斷層,應進行相關測量,並納環境監測計畫。最後此案建議補充修正後通過,送環評大會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