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因應極端氣候以及強降雨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新竹市樹倒的發生頻率也越來越高;新竹市議員蔡惠婷、林彥甫二十五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因應此趨勢,竹市府除了必須重視行道樹種植之樹穴、土壤與排水外,更必須檢討竹市目前處理樹倒的機制與人力分配。
以新竹市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鋒面來臨期間為例,樹木倒塌案件高達八件。發生時間有凌晨、深夜非上班時間,也有上班、下班尖峰時刻的白天時間,不論發生何時,是否有人車傷亡,皆由消防隊員先進行緊急處理,將樹木鋸斷暫置路旁不影響交通後,再交接給其他單位接手。
新竹市現有十個分隊,每個分隊在扣除輪休後,常態留守人力大約八至十人,樹倒案件一次出動約五人,意謂在這段時間內,分局留守人力僅剩二至三人。
蔡惠婷議員認為、非上班時間或有發生人員傷亡的樹倒案件由消防隊先行緊急處理,尚無可厚非,然竹市已習慣連發生於上班時間且無人員傷亡之樹倒案件、仍交由消防員來處理,這就有違消防法所明定的「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三大消防業務。蔡惠婷呼籲市府應趕緊因應樹倒事件頻率增加之現象,重新協調相關單位的分工機制,莫繼續將消防員當成免費人力使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表示,一直以來新竹市公有樹木維管的權責分散,人行道、中央分隔島、校園圍牆旁的樹木,分屬不同單位,導致消防勤務中心接到民眾通報時,即使沒有阻礙交通或生命危害,也只能先派遣消防員到場查看,並等待權責單位或委外廠商到場才能離開,往往一等就是一、二個小時,也造成嚴重不足的消防人力更加吃緊。
林彥甫認為,面對極端氣候,強降雨愈來愈頻繁,路樹倒塌的情況只會愈來愈多,市府除要積極改善樹木生長環境、增加平時維管人力外,也應提升緊急樹倒的委外處理量能,並確實要求廠商即時到場,才不會讓消防員淪為鋸樹班,浪費寶貴的救災救護量能,危害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