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根據荷蘭自動導航系統生產商TomTom最新公布的二零二三年交通指數,桃園在亞洲所列的三十三個城市中排名二十一名,全球排名位居二百一十名,較去(二零二二)年的排名一百六十一名再後退四十九名,為我國六都唯一壅塞程度改善的城市,且連續兩年壅塞程度皆為六都之末,顯見桃園在交通壅塞改善的策略成效佳。
TomTom是位於荷蘭的國際性數位地圖公司,最初提供路線導航工具,為資料定位的先驅,近年除致力於開發高解析度自動駕駛地圖,更整合消費者數據,運用車載GPS探針技術,提供涵蓋率廣佈之全球交通大數據。而該公司每年公布的交通指數及排名,是以各國都市市區為中心,計算五公里半徑方圓內,每行駛十公里所需要的車輛旅行時間進行排名,指數愈高、排名愈前者,代表市區內所需花費的行車時間愈多。
桃園市交通局長張新福十二日表示,桃園市為六都唯一人口正成長的城市,但道路交通環境多屬老舊都市計劃,道路都屬雙向四車道為多,要增加道路容量來改善壅塞狀況緩不濟急,惟經TomTom數據顯示桃園行駛十公里所平均花費時間約十五分四十秒相比較其他五都,僅需花費近百分之六十的時間即可到達相同距離的位置,由此可證桃園市在推動交通壅塞改善政策上有明顯的改善成效。
張新福指出,桃園為解決易壅塞問題,自去年即開始推動偏心左轉路暢計畫,從「單點式」的路口作改善(點)擴展至沿線路段整體規劃(線),迄今已完成一百二十六處路口改善,使諸多重點路段的整體平均路口停等時間降低了八點八七秒(百分之十三點九),確實紓緩交通壅塞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