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九日舉辦「編織─野外求生手環」活動,讓親子一起體驗如何編織野外求生手環,吸引百餘位親子參加,活動過程中認識與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能提高對台灣山林的愛護意識,更加愛護地球。
疫情過後掀起走出戶外旅遊風潮,在身處百岳圍繞的台灣,大山之美更令人嚮往,而走向大自然野外探險,尤其是探索秘境時,有可能會隱藏許多看不見的危險,或遇有地震、颱風等天然災害,面臨「生死存亡」的難關,此時,緊急救命裝備「求生手環」便成為防災首要之需。「野外求生手環」是一種輕便且多功能的裝備,除能用於防災,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既可為裝飾美化之用,又能為防身之最佳小物。
主辦單位邀請於手創藝術方面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楊元呈老師指導。他表示,「野外求生手環」是利用傘繩編織而成,而傘繩是一種堅固的繩索,原本用於降落傘和軍事應用。此手環其傘繩部分可為應急繩索,而扣頭部分可提供救生口哨、打火石、刮片、指針等用途,在緊急情況下使用十分便利。
楊老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並用紙板做成扣頭大模型和粗繩為示範工具,按部就班操作,讓親子們一步一步地跟著做,在聽完楊老師講解之後,現場的大、小朋友們很認真的開始施作,只見親子們時而通力合作、時而各自分工編織,因為要將傘繩準確放入扣頭並有規則性編織傘繩,對年幼的小朋友來說有些困難,需要家長們在旁協助,才能開始左右方向編織,場面令人倍感溫馨。
社教館表示,活動透過動手做培養孩子的創客精神,在實作過程中,訓練孩子專注力,從實際體驗中學習。也能將手作作品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同時增進親子情誼,達到寓教於樂的社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