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候鳥腳步 田寮洋小旅行

新北市農業局輔導田寮洋農民轉作友善耕作及重視棲地保育,在當地記錄到的鳥類達三百六十一種。(楊宗誠攝影/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農業局輔導貢寮區田寮洋農民轉作友善耕作,提早翻犁迎接冬候鳥,重視棲地保育;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推出小旅行,帶領民眾走進田寮洋認識多樣化環境,沿途觀察鳥類蹤影,跟著候鳥的腳步探索田寮洋。

位處東北角的田寮洋,獨特地理位置及長期棲地保育,成為許多候鳥飛抵台灣第一個休憩點。據全球知名鳥類資源線上資料庫顯示,在田寮洋記錄到的鳥類達三百六十一種,是全台鳥類多樣性最高的地點之一。

人禾基金會推出貢寮田寮洋小旅行,由專業導師教導參加民眾賞鳥。(新北市府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長諶錫輝表示,農業局和瑞芳地區農會輔導貢寮農友轉作友善耕作,為兼顧生態,鼓勵農友收割後、冬候鳥抵達前提早翻犁維持湛水的環境,形成水鳥喜歡的淺水灘地,高蹺鴴、小環頸鴴、小水鴨、鷺鷥群,都是田寮洋冬季常見訪客;加上高草叢、埤塘、森林等複合式地型,田寮洋不僅有水鳥,也發現許多猛禽、鵐科、鶺鴒科的蹤跡。

人禾基金會推出田寮洋小旅行,在專業講師帶領下,說明當地地形、土地利用、水圳圳路、鑲嵌地景等,讓民眾認識田寮洋的多樣化環境及當地的農業生產。沿途中也透過望遠鏡、鳴叫聲、鳥類圖鑑及不同的棲地型態等,發現各種鳥類蹤跡,從欣賞鳥的外貌,衍伸至不同鳥類對各種環境的依存關係,更認識田寮洋的鳥類多樣性。

人禾基金會推出貢寮田寮洋小旅行,由專業導師帶領參加民眾走入田寮洋田間探尋鳥類蹤影。(新北市府農業局提供)

活動於中午時,讓參加民眾享用在地友善耕作的羽豐米、新北山藥及甘藷等在地風味餐;下午則由貢寮新創企業「東北樂創」負責人陳光美帶領進行農產DIY課程,動手製作山藥甘藷圓、煎餅友善耕作等,一整天的活動看見生態與農業生產並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