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空氣更清新了 蘇俊賓:推動環保祭祀有成

寺廟空氣更清新了,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推動環保祭祀有成,宗教、環境、社會、文化共享成就。(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二十五日出席「環境部一一三年度環保祭祀業務推廣交流會」。蘇俊賓強調,推動環保祭祀初期曾面臨疑慮,部分人擔心金紙無法取代、而少燒香可能使傳統文化消失。這些年下來,經過大家的努力,不但環境變得更好,清新的環境也提升了宗教文化的可及性。

蘇俊賓表示,減少金紙與香支燃燒,搭配多元代金方式,不僅保留了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和環境的空間,讓廟宇,更加可以親近了,大家更可以駐足欣賞寺廟中的建築與藝術。新的思維下,也看到很多青創團體、文化團體參與廟宇空間的優化。各種多元代金的方式,也讓信眾虔誠的信仰,轉換成為愛心,照顧更多需要照顧的家庭。

環境部大氣司長張順欽表示,祭祀活動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推動環保祭祀是希望將環保理念融入傳統文化。傳統祭祀以「香煙繚繞」為象徵,隨著環保意識提升與科技進步,祭祀文化逐步朝更健康與永續的方向發展。感謝仁海宮等廟宇的帶頭示範,包括推動科技鞭炮、環保禮炮車、「一爐一炷香」以及集中收集金紙、裝設空氣監測儀器等措施,期許更多寺廟能持續透過創新技術調整祭祀方式,共同努力以二零五零淨零碳排為目標,推動環保與文化共存的永續發展。

中壢仁海宮董事長王介禧表示,仁海宮長期致力於公益,更是推動節能減碳的環保寺廟,在桃園市環保局與歷任局長的指導下,持續改善祭祀方式,提供香客安心的祈福環境,同時保障廟方執事人員的健康與安全。環保祭祀的推動不僅展現了仁海宮對信仰的尊重,也體現了對環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