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來襲 台北動物園備暖心冬季餐與保溫設施護動物健康

冷氣團來襲,台北動物園準備暖心冬季餐點與保溫設施,保護動物健康。(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隨著今年首波大陸冷氣團南下,台北市立動物園於立冬時啟動一系列的寒冬應對措施,以確保園內動物在低溫中能夠維持健康與舒適。動物園透過調整動物的食物份量與種類,以及提供多項保暖和設施,全力維護動物免受寒冷威脅。

動物園指出,面對寒冷天氣,動物們的飲食需求會有所變化,因此每位動物的食物份量會根據其體重及體況進行調整,增加約百分之二十的食量,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例如,草食性動物由於冬季植物食材的品質及數量減少,會改為增加精料及乾草來補充必要的熱量與纖維;而針對靈長類動物,園方則會加入堅果等高熱量食物,並提供薑粉與薑湯來幫助動物抵御寒冷。食肉性動物,尤其是大型貓科動物,其食物中肉類的比例也比夏季多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

然而,並非所有動物都會因寒冷而增加食物攝取。一些動物,像是棕熊及部分亞洲黑熊,會選擇進入休眠或休息狀態,透過減少活動來降低熱量消耗。此外,爬蟲類等外溫動物則會進入冬眠狀態,儲存足夠的能量,並在寒冷期間長時間不進食。

除了調整飲食,動物園也為動物們提供了各種保暖措施。靈長類動物如獼猴會選擇相互擁抱取暖;而大猩猩及黑猩猩等則會使用麻布袋作為保暖衣物,或靠近電暖器取暖。保育員還會在室內地面鋪設厚厚乾草,提供動物舒適的休息環境。對於喜歡水中生活的河馬與鱷魚,則會選擇待在較為溫暖的水域避寒。

尤其對於爬蟲類等需要穩定溫度的動物,動物園會特別保持飼養環境的溫度,並提供各種加熱設備,如保溫燈及加溫板,確保這些敏感物種在寒冷中仍能保持適宜的生長環境。保育員亦會依照動物的需求,調整戶外活動場與室內空間之間的進出門,讓動物可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活動場所。

對於身體擁有厚重皮毛或羽毛的動物,像是大貓熊與國王企鵝,寒冷天氣反而成為牠們的最佳環境,牠們能夠舒適地在低溫中活動,展現其適應寒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