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早冬至 今可觀最南日出日落

今年是一百多年來最早一次冬至 ,十二月二十一日看日出、日落最偏南。(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接近歲末的節氣,也是太陽直射點由南轉北的重要分界點,在天文與民生上都有特別的意義。台北市立天文館二十日表示,今年冬至發生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十七時二十一分,是自一八九六年之後,一百多年來最早的一次,不過這只是曆法制定規則與地球自轉軸微小變化所致,對一般大眾並無直接影響。

天文館指出,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運行而訂,而地球自轉軸偏移所形成的「歲差」則會造成節氣時刻的改變,不過歲差周期長達約二萬五千七百年,所以短期內各個節氣幾乎都在固定的日子,以冬至來說,都在陽曆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冬至這天,太陽沿著黃道行至最南點,直射地球南回歸線,若長期觀察日出及日落方位,可發現冬至是全年裡日出和日落最偏南的一天,在台北,當天的日出時刻為六時三十五分,方位為東偏南約二十六度,而日落則在十七時九分,西偏南約二十六度。

冬至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不過並不是全年最晚日出或最早日落的日子,台灣最晚日出通常在一月中旬,而最晚日落則在十一月底前後。在民俗文化中,冬至則被視為一年的起點,因此有冬至吃湯圓後就長了一歲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