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針對民進黨前主席柯文哲再度遭羈押,不分藍綠三日異口同聲打抱不平聲。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說,這是檢調辦案,藍綠白有別,司法公信力蕩然無存;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質疑,再押柯文哲三個月能改變什麼,台灣還能自稱人權立國嗎?
郝龍斌對柯文哲處理京華城容積率有不同看法,但在台北地方法院三度開羈押庭決定羈押柯文哲後,也忍不住在臉書開砲指出,從柯文哲被羈押、新竹市長高虹安與宜蘭縣長林姿妙被停職,到台鹽前董事長陳啟昱的縱放、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案的延遲辦理,這些案件的處理結果暴露了司法單位的顯著差異。
郝龍斌說,這些差異,不僅表現為辦案程序的不同,還讓民眾感受到司法的雙重標準和對於政治權力的傾斜。司法機構本應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現今的情況讓人不禁懷疑,這些案件的結果固然不樂觀,但司法和檢調的公信力也隨之一起陪葬了。
親綠民調董事長游盈隆在臉書發文表示,人身自由是人權之首,剝奪人身自由,是對人權最嚴厲的剝奪,等同剝奪所有一切人權。
游盈隆說,北檢羈押柯文哲近四個月,偵結起訴,起訴證據連民進黨創黨元老、美麗島辯護律師謝長廷先生都說薄弱。再押三個月能改變什麼嗎?真的有助辦案嗎?
游盈隆質疑,檢方辦案遇瓶頸,原因可能是辦案能力不足,也可能是辦錯方向。以犧牲被告人權,不斷延押,根本視人權為無物,台灣還能自稱人權立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