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點火民間投資,財政部引導各部會針對主管的公共建設,訂定攸關能否享有租稅減免的「促參重大公共建設範圍」。其中,文化部、數位發展部分別針對影視音設施、數位建設著手辦理;未來投資額、營運內容等符合重大公建門檻者,有望適用最長五年免營所稅等優惠。
財政部推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大翻修,新增公共建設類別,包含綠能設施、數位建設、影視音設施、資源循環再利用設施,擴大促參案源範疇;同時,引進國際常見的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有償PPP),降低民間投資風險,並新增設置履約爭議調解會,修正幅度堪稱例年之最。
官員表示,「促參二點零」新增的四項設施中,目前文化部、數位發展部已分別著手辦理影視音設施、數位建設的重大公共建設範圍草案與稅評報告。
官員舉例,影視音設施包含展覽、表演、映演、流行音樂等相關設施;數位建設方面,加速數位轉型、推動先進網路、縮短數位落差等所需的軟硬體及其設施都包含在內。後續離島若新設強化通訊韌性的相關設施,也屬《促參法》所提的數位建設。
根據《促參法》規定,符合促參重大公建門檻者,可適用多重租稅優惠,包含最長五年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投資抵減、進口機具設備的關稅優惠,及地價稅、房屋稅、契稅減免等。
財政部表示,根據初步盤點,今年全年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辦理的公建案源,預計釋出六十九件、投資金額估九百億元,以運動、交通、農業等設施為主,今年民間投資金額前五大的促參案可說是在北、中、南部多點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