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告別春節假期,假日期症候群上身怎麼辦?「基隆Podcast」邀請心理師廖聖榮分享如何調適假期結束後的不適感。廖聖榮指出,提早預留一至兩天緩衝時間準備,也可以透過冥想、與親友聊天等方式舒緩心理壓力,幫助回歸正常生活。
廖聖榮表示,假期對人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不僅能緩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還能提升幸福感。然而,這些假期帶來的快樂感受往往會在假期結束後的短時間內消退,甚至因重返工作或學校的壓力而引發所謂的「假期症候群」。這一概念源於一九五0年代,主要描述假期結束後可能出現的憂鬱、焦慮、低落等情緒狀態。根據二0二三年美國的一項研究,約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在假期結束後會經歷這種症候群,雖然不被視為臨床疾病,但其影響仍不可忽視。
廖聖榮分享預防或緩解假期症候群的實用建議,最重要的是在假期結束與重返工作或學校之間留出一至兩天作為緩衝時間。在這段期間,建議調整作息,安排輕鬆的活動,讓身體和心理逐漸適應日常生活的節奏。此外,若已經感受到假期症候群的影響,不妨與朋友或家人聊聊自己的感受,紓解負面情緒。如果症狀持續兩週以上,就有必要接受心理門診治療。
廖聖榮還建議,旅行後可以記錄假期的美好回憶,這不僅能延續假期的愉悅感,還能幫助自己更好地陪伴內心的情緒。同時,思考或規劃下一次假期行程也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將對未來的期待化為動力,激勵自己以更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或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