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道路小,交通局多年來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應用於交通治理,目前在五處交流道周邊路廊建置設備,去年底在仁德、永康建置,在尖峰十段平均減少一成五的幹道旅行時間。交通局宣布,正規劃裕農路(市區往返仁德區)、新港社大道(進出南科)路廊智慧動態號誌,預計年底完成,讓台南道路交通更順暢。
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在市區部分透過車流偵測辨識,即時自動調整綠燈秒數,改善易壅塞路段,而上下交流道地區通常也是壅塞區,從一0八年開始建置智慧號誌,管控一九四處路口,全面涵蓋台南最易壅塞的前五大交流道路廊(關廟、安定、大灣、仁德、永康)。

其中新完成的仁德與永康交流道路廊,採用更先進的物聯網與影像辨識技術,可以更精密偵測左轉流量較不固定的瓶頸路口左轉車排隊情形,精算左轉車所需最短綠燈秒數,相較原先固定給予的左轉車道秒數,可以提供更多時間給直行方向車流。
王銘德說,智慧調控系統變得更聰明,讓行車更加順暢,以仁德交流道路廊而言,二點五公里長度,監測十二個路口,尖峰時段最多少一成四幹道旅行時間、永康交流道長度三點六公里,管控二十個路口,可減少一成五通勤時間,為民眾節省時間,有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而智慧交通中心路況監控儀表板也改進,讓管控人員可更迅速調整號燈配置,確保改道訊息正確。